一、传销近年来,一些传销组织以快速致富、高额回报为诱饵,采用各种欺诈手段蒙骗群众、聚敛钱财,给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帮会组织,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以下介绍一些传销组织的欺骗手段和防范对策。
二、防骗对策:外出无论到哪里,一定要把行程的主要情形、地点、时间告诉自己的父母和靠得住的同学朋友。
一般到那里后,“家长”(传销组织头目)会来跟你聊天,貌似关心,实则摸你的底细,如果你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并可以确定他们是搞传销的,你不妨“无意”中透露你在周边市区有社会关系,这样他们会很害怕,不敢对你怎么样。一般到了那里后第2天,就会带你去别的地方“洗脑”,但是这个时候并不是逃跑的好时机,因为他们的路线是精心选择的,会避开派出所,公安局这些地方。如果要逃跑,就得表面迎合他们,不要有不自然的表情。大概3-5天左右,他们会根据的你的表现和反应,带你去不同的地方洗脑,这个时候你得注意地形了,遇到合适的机会,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警察的时候不妨当面冲过去求助。
他们一般以“说服”的方式来进行洗脑,具体表现为讲道理,举例子等方式,一般有:在传统行业如何不赚钱或者慢,如果家里父母出点什么事情,你怎么办?如果你刚刚失恋,他们就会“鼓励”你赶快加入他们的队伍挣钱,等赚到钱了回去拿钱“砸”他(她)等等,或者利用现实社会的分配制度的缺陷,进行洗脑。你不要轻易做出承诺,不要与他们争论或者讨论,只需态度温和的表示自己坚决不做传销。
从你被骗开始,就不断的有人给你洗脑,如果你配合,他们会赞扬你,如果你思想开始矛盾的时候,他们会找人来安慰你,如果你态度强硬而且表现出反感,他们还会威胁你。但是不管你是什么态度,他们都会24小时监视你。脱身是很难的,但是并非没有可能,主要有以下办法:
1、外出的时候,注意周边的环境和标示,比如路名,商店等。在传销人员带你外出时候,找机会报警。
2、如果没有机会报警,就态度坚决表示不做传销。一般15天以后,传销人员会失去耐心要求你保证对所知道的情况保密,然后允许你离开。他们一般会把你送到车站,看着你上车,并在车子开走才离开。
大学生如何预防传销:一、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传销公司最常用的话是“让你在消费的同时赚钱”,这是鬼话,消费就是消费,赚钱就是赚钱。把消费当职职业,永远也别想赚钱。
二、不见兔子不撒鹰。所有传销公司都是为了一个字“钱”,你凭什么给钱他,一定想清楚:是他有你需要的产品?还是他有你需要的服务?都没有,只是为了他能给你一个事业。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该你问他要钱了。
三、商业界有一规矩,那就是一切关系的建立都要签订合同。合同是保证双方平等互利的必要工具。特别是公司与个人发生劳资关系,中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是一定要签订合同的,正规公司都会主动与你签订合同的。如果对方丝毫不谈合同,甚至拒绝签订合同,那他一定不地道,离他远点。
四、不要感情用事。传销公司一般是熟人找熟人。有句话,叫朋友不言商。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不要因朋友感情害了自己。有的人,只要朋友邀请,就什么都不问,不明不白的跟着干,结果是陷入迷局,不能自拔。
五、审查资质。参加一家公司也好,接受一家公司的推销也好,首先,应了解一家公司的资质和信用。平常我们去百货公司或超市购物,我们也许不用这么劳心,因为,这些都有超帮我们做好了,他们的进货渠道一般是经过认真筛选的,而且,他们还要接受有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但当我们自已独立接受一家公司时,你就必须靠自己来了解他的资质。一般可以结合以下方式来证实:
5、要求对方出示税务登记证书和代理授权书。聊城信息网
800名大学陷传销2008年7月,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学城。学校陆续进入假期。在这个有着“火炉”之称的城市一如平常的生活里,谁也不会想到,一只黑手刚刚隐去。前不久,南京市工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一起涉及33所高校、834名大学生的特大传销案件。如此众多的大学生卷入其中,舆论哗然。
7月10日,南京市检察院公诉一处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该案目前已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7月10日下午,南京市看守所,记者见到了犯罪嫌疑人杨志。无论从他的相貌、气质,还是谈吐、性格看,杨志都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大男孩,人们很难把他和传销公司的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联系起来。
24岁的杨志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以河北省某县高考状元的身份考进了南京某名牌大学的金属材料系。进入大学后,杨志的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刚刚大一,他就凭优秀的学习成绩获得本硕连读的机会。大三时,导师告诉他可以硕博连读。
但杨志选择了放弃深造的机会,家境贫寒,再加上母亲常年生病,让杨志想早点踏入社会。正是这个时候,杨志碰上了或许将影响他一生的人——王某。从此他跟随这位“王哥”一步步走向毁灭,他们先后成立了“大学生创业联合会”“南京某商有限公司”为招牌的传销组织,让他们面临一场牢狱之灾。
陷阱一
求职过程中需要先缴纳各种费用
这类骗局通常在招工广告上称有文秘、打印、公关等轻松、体面的工作,求职学生只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上班。学生付钱以后,招聘单位要学生听候消息,接下来便石沉大海。 要知道,正规企业招聘是不会收费人才任何费用的!
陷阱二
骗取求职者个人信息
求职者在不具备中介服务资格的小网站上投递简历,隐私无法受到保护;导致自己的详细联系电话和地址毫无保留的泄露在互联网上,结果被别有用心的不法者盯上,利用求职者的个人信息进行。
陷阱三
企业骗取免费劳力
最让人难以防备的职场骗局,是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动力,在试用期后便以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却不必负任何法律责任。
陷阱四
实际报酬与招聘信息不符
目前,不少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变相抬高招聘信息中月薪的情况不在少数,其中的水分需求职者仔细甄别。企业的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求职者本身的利益,同时也侵害了社会统筹这一公共利益。
陷阱五
美化职位信息,实际职位与招聘信息不符
粉饰招聘岗位使得求职者就职后往往大失所望,心理落差很大。不过,有些求职者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选择了安于现状,继续从事这份工作,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例案:
二、择业安全安全选登:李某,女,21岁,某高校大三学生,因为家境贫困,她上学时家庭负债累累,平日同学穿戴服饰、相互宴请等等,让他下分眼红,所以虚荣心极强的她,在看到招聘伴游小姐的广告后,就来的某公司应聘,成了一名伴游小姐,后来得知这个公司还有不少在校女大学生,平日她们在校不耽误上课,如有“订单”,公司便会电话通知她们陪客。
三、大学生选择职业时如何防止受骗: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分配单位时,自主性逐步加大,这方面的安全问题,应当引起您的注意。某市一高校学生,家居东北边陲劳改农场。行将毕业之际,为谋留大城市,多方寻找门路通过关系,找到该市某"电脑公司经理"帮忙。该经理非常热情,表示一定将该学生留城,但提出要拿出六千元现金,作为给有关人员的"好处费",学生如数照付。谁知经理许愿尚未兑现,却又提出追加三千元。该生四处筹借,被班主任知道,反映给有关部门,经查,这是一伙刑满释放人员合伙诈骗。那么在大学毕业择业时,如何防止受骗呢?
首先,尽可能通过组织,到人才市场、大学生供需见面会上双向选择,这是主渠道,不要轻率自找门路。
其次,不要轻易相信,遇有疑问可多方了解。
再次,一旦遇到麻烦,立即向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地方公安机关反映,并注意保留证据,提供有关线索,协助调查。这样,才能使您的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
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注意什么:1、签的合同须合法。2、关注内容应仔细。3、相关知识不能少。
4、劳动合同及时签。5、对合同文本要仔细推敲。